北极星电力新闻网为您提供节能降碳相关联的内容,帮您快速了解节能降碳最新动态。了解节能降碳更多有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区域管理机构依据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区域节能降碳目标、节能降碳措施、能效和碳排放准入、化石能源消费控制等要求,编制区域节能报告,实施分类管理,依法开展全过程监管。
第十四条 市(州)级节能审查机关要切实履行节能降碳属地管理责任,主动靠前服务,加强项目节能报告的编制指导,重点分析项目对节能降碳目标的影响。
按照煤电机组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技术改造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安排,根据案例评审有关要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案例的技术创新性、技术先进性、技术适合使用的范围、综合效益、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经过形式审查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13号),明确完善绿证与碳核算和碳市场管理衔接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与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发改能源〔2025〕262号),明确要推动将绿色电力消费要求纳入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办法
户企业开展电气化升级,年均减少用能成本 7600 万元,并依托智能微电网、碳普惠服务等增绿场景,推动节能降碳规模化、项目化,在盐城落地碳排放监测示范区,提供碳足迹分析服务,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他们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节能专项宣传
(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1.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组织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
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等3项举措;围绕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提出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全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3项举措;围绕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出深入推动节能降碳增效
类别:电力金融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09-15 08:57:03
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度绿色生产单位节能降碳奖补的公示根据《山东省绿色生产单位节能降碳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鲁工信绿发〔2025〕69号)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组织并且开展了2024年度绿色生产单位节能降碳奖补资金申报工作
、碳排放、能效水平等情况,作为研判节能降碳形势、开展节能降碳工作的重要参考。...第十一条 本市各类开发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可实施区域节能审查,明确区域节能降碳目标、节能降碳措施、能效和碳排放准入、化石能源消费控制等要求。
(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1.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组织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
(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1.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组织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
制定实施方案,推进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降碳,助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环京电厂“上大压小”。持续推动绿色发展转型。
节能降碳仍有不足,部分老旧煤电机组供电煤耗超过能源消耗限额,一些机组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一些高耗能落后设备淘汰迟缓。...督察认为,国家电投认真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发展清洁能源,落实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减污降碳要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中央企业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类别:碳源减排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5-09-11 14:47:03
我厅推动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自治区加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类别:工业节能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09-11 14:40:11
关于公布2025年度省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的通知鲁工信绿发〔2025〕161号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加快推进工业能效提升,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引导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
类别:节能增效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5-09-11 13:51:43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空气—水热泵性能测试与评价 第3部分:生活热水与房间冷热联供(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及有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
其通过“能源转型绿色化+电网建设绿色化+电力消费绿色化+交通出行绿色化+运营管理绿色化+文化引领绿色化”的6个领域管理提升,多领域深挖节能降碳潜能。...广州500千伏科北变电站近零碳示范区作为全国首个近零能耗500千伏变电站,科北变电站应用了预制装配式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光储充一体化装置、光导无电照明技术、高性能机电设备、生活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等多项节能降碳新技术
类别:火电动态来源: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2025-09-11 08:36:44
规划建设两台国际先进660mw 超超临界机组,集成应用高效发电、深度调峰、灵活供热及节能降碳等前沿技术,特别是采用“切缸+再热”集成技术打造全国供热能力最优的660mw 等级新机组,彰显了该项目高起点、...将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贯穿于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追求能效标杆和环保标杆,展现现代煤电高效、清洁、灵活的新形象,为吉林省能源行业绿色转型树立典范。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省级筹集2000万元资金,对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优化管理等措施开展节能降碳,新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的依规给予奖补,绿色工厂最高奖补80万元、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最高奖补
类别:工业节能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09-10 10:55:46
其中: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推荐技术清单: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技、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机械行业节能降碳技术、轻工行业节能降碳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系统能量梯级利用技术
探索制定绿色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全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生产消费。持续加大对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的监督管理。...文件明确,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创新、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生态保护补偿投入和科学技术创新力度,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
近日,由康佳智慧能源打造的全国顶级规模垃圾填埋场光伏项目 —— 广东汕头雷打石光伏电站圆满建成,项目规模16mw,以 “光伏 + 填埋场” 创新模式,为城市闲置土地 “焕新” 与绿色发展树起标杆。汕头雷打石填埋场曾是当地核心垃圾处理地
此外,消费侧必须在深度节能降碳、高度电气化、电能替代方面取得突破。“虽然没有精确指出发展新能源,但满足国家级零碳园区要求,必须在园区自建绿电,实际上推动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李琼慧表示。
探索制定绿色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全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生产消费。持续加大对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创新、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生态保护补偿投入和科学技术创新力度,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巩固和深化水资源税改革成果,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深度挖掘钢铁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节能降碳潜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推动供应链整体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贡献经验。...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唐山市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联合建立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举措、责任单位等,提升试点企业产品碳足迹管理能力,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强化节能降碳能力
一方面,通过碳质押、碳回购、碳储备等方式将碳资产金融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而加大对甲烷控排、节能降碳、新能源等技术与装备研发力度,促进减排目标实现。
、工艺和技术推广应用,节能降碳奖励和能效领跑者工作机制;(八)节能降碳承诺、监测监察和责任追究等。...,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降碳的良性互动。
承诺备案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节能降碳政策;项目能源消耗、碳排放满足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要求;项目使用的技术、工艺、设备符合国家节能降碳标准。...区域节能评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区域能效和碳排放分析是否客观准确;区域节能降碳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区域能效和碳排放管理要求是否明确清晰;区域节能降碳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区域项目节能降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类别:分布式能源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9-09 10:09:55
主要包括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七大领域,具体分类详见《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及解释说明(2024版)》(发改环资〔2024...发改环资〔2023〕1093号)明确的重点支持方向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759号)新增支持方向,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
北极星电力市场网获悉,9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动企业绿色化转型,省级筹集2000万元资金,对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优化管理等措施开展节能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