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能源进展报告》由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IRENA)、联合国统计司(UNSD)、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7(SDG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可持续和现代的能源),全面梳理全球在电力获取、清洁烹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能源效率及国际清洁能源资金流动等领域的进展、挑战与展望。
在电力获取方面,2023年全球电力接入率达92%,无电人口降至6.66亿,但离2030年普及目标仍有差距。区域差异显著,中亚和南亚成效突出,无电人口从2010年的4.14亿减至2700万;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球无电人口的85%,2023年新增用电人口3500万,因人口增长仅净减500万,尼日利亚、刚果(金)、埃塞俄比亚三国无电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农村仍是重点,84%无电人口在农村,分散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如离网太阳能、微电网)成关键解决方案,2020-2022年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55%新增供电。
清洁烹饪领域,2023年全球74%人口使用清洁燃料和技术,但仍有21亿人依赖污染燃料。按当前趋势,2030年仅78%人口能用上清洁烹饪方式,18亿人仍受影响。区域发展不均,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因政策和收入增长改善显著,撒哈拉以南非洲缺清洁烹饪人口年增1400万。城乡差距大,全球农村清洁烹饪率55%,撒哈拉以南非洲农村仅7%。清洁烹饪对健康和性别平等意义重大,污染烹饪致2021年约290万人早逝,女性和儿童负担更重。
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方面,2022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费(TFEC)的17.9%,电力领域表现突出,占全球电力消费近30%,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较2015年增超两倍,水电仍是主力。区域差异明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现代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TFEC的28%,撒哈拉以南非洲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比高,但现代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仅12%。2023年全球人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478瓦,发达国家(1162瓦)是发展中国家(341瓦)的3.4倍,撒哈拉以南非洲仅40瓦。要实现2030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三倍目标,需加速部署。
能源效率上,2022年全球一次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降至3.87兆焦/美元,同比改善2.1%,但要实现2030年目标,需年均改善4%。区域进展不同,北美、欧洲改善超4%,东亚和东南亚不足1%。主要用能部门中,工业、建筑、交通领域效率提升较2000-2010年加快,电力生产效率提升显著,2010-2022年达46%,较此前增速翻倍。
国际清洁能源资金流动方面,2023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公共资金达216亿美元,较2022年增29%,但低于2016年峰值。太阳能是主要增长点,占比44%,中亚和南亚获资56亿美元创新高。资金集中于少数国家,印度、土耳其等前五国占比高,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等获资仍不足,债务类工具占83%,赠款占比下降至9.8%。
展望2030年,SDG7各项目标均面临挑战。电力接入方面,预计仍有6.45亿人无电,需聚焦撒哈拉以南非洲;清洁烹饪需年均投资100亿美元才能普及;可再生能源需达1.1太瓦装机,当前规划有缺口;能源效率需强化政策与投资;整体能源转型年均需投资4.2-4.5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和高融资成本是关键障碍。报告强调,需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政策、加大投资,兼顾公平与包容,确保能源转型惠及所有群体。